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蹦床项目在国家体育馆举办。如今,这座场馆将再次华丽转身,承担2022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
日前,记者走进这座“双奥场馆”,感受改造设计中浓厚的冬奥元素,与注重赛后利用的奥运遗产。
“双奥场馆”实现冬夏“两栖”
“冬奥会大量使用2008年夏季奥运会比赛场馆,国家体育馆是7个改造场馆之一。”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此次除对其主馆进行改造,增加制冰功能和除湿系统外,还在其北侧新建冰球馆作为训练馆,并增设更衣室等设施。改建后场馆总面积约9.8万平方米,配置两块符合奥运赛事标准的冰球冰面,冬奥会时一块用于正式比赛,一块用于赛前训练热身。
与同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冰立方”、“冰丝带”等场馆一样,国家体育馆的昵称“冰之帆”也带有冰雪元素。“从外观而言,站在奥林匹克塔上瞭望国家体育馆,犹如一艘在奥林匹克中心区湖畔平稳航行的巨型帆船;从名称而言,‘冰之帆’的‘帆’字与国家体育馆的英文昵称ICE FAN谐音相呼应。”谈及“冰之帆”的灵感来,黄晖如是说道。
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冰面既可满足赛时需要,也可转换为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极大提高了冰场利用率。同时场馆还实现了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的“两栖”能力,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未来,国家体育馆除开展群众冰雪、青少年冰雪活动以外,场馆还将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进行融合,搭建更加综合、立体的产业链。
无障碍设施尽显北京温度
国家体育馆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了整体提升。所有客梯均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场馆内没有一处门槛,残障人士可从各个入口直达比赛场地及无障碍看台。
馆内此次还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因地制宜将看台突出,做成类似于阳台的样子,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让残障观众距离冰球比赛场地更近,能与其它观众融为一体,极大的提升观赛体验。
此外,残奥会时,在运动员更衣室至比赛场地,全部铺上仿真冰板,并降低坡道的坡度,运动员可以从更衣室滑入比赛场地,解决了运动员因场地不便,需要进入赛场后更换冰橇的不便。赛时,国家体育馆将最佳观赛坐席留给了残障人群,尽显人文关怀。
积极打造绿色可持续场馆
国家体育馆秉承“绿色办奥”的理念,将场馆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进行改造。扩建部分采用仿冰玻璃砖设计,充分引入自然采光,通过外遮阳和内遮阳系统,调节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减少照明能耗。在能源方面,国家体育馆在采暖季采用常规的市政集中供暖,非采暖季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制热,效率更高,运行费用更低,从而节约能耗。在空气质量方面,国家体育馆室内将增加空气净化功能,90%的空间内将具有空气净化能力,并装备传感器,实现自动调节新风,充分体现了建筑可持续。
另据介绍,改造后的国家体育馆冰面既可满足赛时需要,也可转换为花滑、短道速滑等项目,极大提高了冰场利用率。同时场馆还实现了冬季和夏季运动项目的“两栖”能力,具备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的能力。未来,国家体育馆除开展群众冰雪、青少年冰雪活动以外,场馆还将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进行融合,搭建更加综合、立体的产业链。扬帆起航正当时,全新改造升级的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已经做好准备,将以最昂扬的姿态迎接北京2022。(光明网记者 刘希尧 张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