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希尧)“我要对所有志愿者说,你们眼中的笑意温暖了我们的心田,你们的友好善意将永驻我们心中。”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中说道。
这无疑是对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最高的赞赏。冬奥会上,他们贴心、周到、专业的服务得到了运动员和官员们的赞许。这一片片“燃烧的雪花”,成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的服务保障力量,更擦亮了北京“最美的名片”。
志愿者代表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获赠红灯笼(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赛会志愿者各显其能
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18000多人,其中北京赛区占比63%、延庆赛区占比12%、张家口赛区占比25%。35岁以下的青年占比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服务涵盖体育、赛事服务、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颁奖礼仪等41个业务领域。所有赛会志愿者在正式上岗服务前均接受了系统培训,包括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和岗位培训,专业志愿者还接受了专业培训。
北京冬奥会上,有一些“双奥”或参与过多届奥运会服务的志愿者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比如志愿者王雷,已经是北京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平昌冬奥会和北京冬奥会4届奥运志愿服务达人;志愿者林海禄,曾参加过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和洛桑青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坚持,践行着志愿精神。
志愿者“创新”服务成亮点
徐天然在赛场边与“冰墩墩”斗舞视频火遍网络(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前不久,一段志愿者在赛场与“冰墩墩”斗舞的22秒视频火遍网络,视频中的主角之一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事服务志愿者徐天然。因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气温较低,为了带动观众热身,营造热烈的观赛氛围,徐天然与现场的“冰墩墩”斗起舞来。“很多人看了这个视频感到很‘治愈’,而我看到自己的舞姿能给别人带来积极的能量,也倍感欣慰。”徐天然说。
美国运动员泰莎·莫德和开幕式入场仪式上说“welcome to china”的志愿者孙泽宇之间的互动故事,被网友广泛点赞。莫德在中国的最后一天,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她和赛会志愿者的合影并配文称“会非常想念他们”。孙泽宇作为志愿者代表,出现在了闭幕式致敬志愿者环节中,走到舞台中央接受了巴赫和全体观众的感谢与掌声。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媒体工作间,来自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志愿者韩哲彬在口罩上画“冰墩墩”赠送给媒体记者,收获了无数点赞。“我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感受到中国志愿者的热情和友好。”韩哲彬说。
主媒体中心志愿者杜安娜用二维码为记者们即时提供准确的班车时刻表,赢得国际奥委会交通考察团的赞赏。各竞赛场馆的EVS志愿者,挥舞着印有“冰墩墩”的小旗,带着观众跳起“热身操”,也成为赛场的一道亮丽风景。
韩哲彬的作品深受外国记者欢迎(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保障到位 志愿者上岗后顾无忧
据了解,为了做好各场馆中志愿者的统筹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冬奥会建立了志愿者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即由志愿者经理总体协调,业务领域骨干直接负责,小组组长具体实施。《志愿者经理工作手册》从团队设置、业务职责、政策制定、管理运行等方面做了设计指导,涵盖赛前、赛时、赛后全流程,帮助志愿者经理更好地为志愿者服务。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挑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除加强培训、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之外,还增加了公共卫生志愿者人数,他们被编入到场馆团队,配合做好场馆内各方的卫生防疫工作。
由于疫情原因,志愿者需要集中住宿,驻地离场馆有一定距离,加上排班不同,一部分志愿者每天很早就要上岗,另一部分志愿者返回驻地则会很晚,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此外,基于冰雪运动的特殊性,对志愿者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雪上项目场馆温度较低,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
这些都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为了让志愿者安心工作,北京冬奥组委各相关业务领域为赛会志愿者提供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包括制服、装备、餐饮、住宿、交通、医疗、保险、物资等方面,确保志愿者没有后顾之忧。
首创志愿者之家 共度特殊的春节
北京冬奥会首创的志愿者之家,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每一个有志愿者提供服务的竞赛和非竞赛场馆,都设有志愿者之家,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为志愿者设立专属场所。志愿者独具匠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才华,利用书法、绘画、绿植、剪纸、春联、灯笼等元素,对志愿者之家进行设计布置,使志愿者之家具备了休息、学习、交流和团队建设的功能,为志愿者营造出温馨舒适的环境。
冬奥会期间,场馆中的志愿者之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春节、元宵节开展联欢活动、为志愿者集体过生日、与家人视频连线等等,使志愿者感受到“家”的温暖。此外,志愿者驻地配备了学习、娱乐等设施,闭环外的老师和亲友实时开展线上慰问、提供心理咨询和学业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全都没有耽误。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志愿者在志愿者之家过集体生日(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韩雨霏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志愿者领域的一员,在正式上岗后,她和伙伴们立即精心布置志愿者之家,等全员上岗时给了大家一个惊喜。中国农业大学志愿者史昕雨从1月26日进入闭环开始,便在志愿者之家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志愿者调节身心,除了安排桌面台球、旱地冰壶、跳棋等游戏外,她还带领大家在志愿者之家跳起健身操,学习花样滑冰广播操、八段锦。史昕雨说:“每天我都在摸索新的活动形式,希望能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消除疲惫,在志愿者之家收获快乐。”
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春节,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人在外过年。每个场馆的志愿者之家都举办了春节联欢活动,写春联、贴福字、包饺子、演节目,志愿者们在热闹的气氛中,过了一个既特殊又喜庆的冬奥年。
延庆冬奥村志愿者与外国运动员合影(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延庆冬奥村的志愿者精心准备了剪纸、捏彩泥、猜灯谜等活动,还为运动员们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北京冬奥村的美国运动员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和志愿者一起参加元宵节民俗体验活动的视频。五棵松体育中心则把这一天作为团队的“国际志愿者日”,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0名国际志愿者和中国志愿者一起扎冬奥灯笼,共话元宵。中国志愿者准备了元宵节礼物“打树花”剪纸送给国际志愿者,国际志愿者则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书写祝福赠送给五棵松体育中心。来自越南的志愿者阮氏秋芳说:“冬奥会把我们凝聚在一起,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相聚五棵松的这段时光。”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志愿者移出期的服务保障工作,并为志愿者发放专属的激励徽章,以感谢他们在冬奥服务中做出的贡献。
志愿精神永不落幕
志愿者用行动践行诺言,体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在北京冬奥会上的表现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
巴赫在主媒体中心与志愿者互赠礼物(图片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春节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莅临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志愿者之家,和志愿者一起写福字,看剪窗花、做灯笼和拉二胡表演。志愿者拿出北京2022冬奥志愿者主徽章赠与巴赫,他回赠了精美的冬奥徽章。随后,巴赫还在展板上写下了对志愿者的寄语。
北京奥运会上,巴赫曾多次和志愿者们面对面交流,收到了志愿者亲手编织的中国结礼物,他还特意去冬奥村“10秒”中医药体验馆“打卡”中国功夫五禽戏,并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志愿者竖起大拇指点赞,体现出国际奥委会对志愿者的尊重与认可。
相关人士表示,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了北京最好的名片,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充分借鉴、吸收以往我国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以及其他国家奥运会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有序开展的。冬奥会闭幕但志愿精神永不落幕,志愿者用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了赞誉,这段难得的经历将使他们受益一生,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将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