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已圆满落幕。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目前,北京冬残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就绪,“雪容融”即将接棒“冰墩墩”。
“双奥”转换顺利完成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随即进入冬残奥会转换期。在冬奥场馆向冬残奥场馆转换方面,力求打造能用、管用、好用的无障碍运行流线,满足冬残奥会无障碍运行需要。
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冬奥村,已全部转换为冬残奥村,并于2月25日正式开村。三个冬残奥村在设计、建设、运行上不仅满足赛时需求,还充分考虑了冬残奥会运动员的实际需求。例如冬残奥村广场区设有矫形、假肢和轮椅维修中心,居住区、广场区均设有无障碍卫生间。
张家口冬奥村运行团队无障碍协调经理龚秀峰告诉记者,大部分无障碍设施在冬奥场馆完成的时候都已经建成,“转换期间主要是对无障碍运行流线的提升,以及完善无障碍运行流线的行进引导标识。”
备受关注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将继续延续简约的风格。目前,排练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冬残奥会)开幕式中,我们将处处体现残健融合的理念。残疾人表演者是冬残奥会开幕式中的重要表演力量。”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
赛事保障准备充分
赛事保障工作是决定冬残奥会举办成功与否的关键。近日,华北地区虽有弱冷空气影响,气温仍在波动中逐渐回升,这也给冬残奥会的室外赛区赛道维护保障工作带来挑战。
在北京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工作人员采取了压雪塑形、浇水硬化等多种方法来确保赛道表面平整坚硬。
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为了保障冬残奥单板滑雪大项的比赛,防止最高气温会回升到零摄氏度以上引起雪的融化,场馆运行团队已经储备了8万立方米雪,随时保障赛事所需。
据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张家口冬奥村场馆运行团队主任贾凯介绍,除硬件外,运行团队还进行了冬残奥会保障培训,确保场馆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冬残奥会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充分准备。
此外,疫情防控也是冬残奥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表示,北京冬奥会期间行之有效的防疫政策会延续到冬残奥会,但也会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调整。
中国队期待新突破
2月21日,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正式成立。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和女运动员28人,教练员、工作人员、竞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参赛运动员中有85名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这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到记者截稿时,中国体育代表团残奥冰球队、残奥高山滑雪队、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5个项目4支队伍,已顺利进驻冬残奥村。轮椅冰壶队将于3月2日入住冬残奥村。
据介绍,我国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2002年盐湖城冬残奥会上,中国队才首次亮相。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一举夺冠,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冬残奥会奖牌和金牌“零的突破”。
“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北京冬残奥周期,通过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等举措,中国队的实力得到增强。现阶段,中国选手们正在全力备战,力争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残奥会上取得新突破。
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