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伴随着国家对国民整体素质关注度的提升,体育教育在高校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已经不再是以单纯地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大学生团结坚毅的精神品质为单一目标,而是呈现出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融合发展的趋势,功能和价值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挖掘和呈现。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被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高校也正在积极致力于创新和探索体育教育教学新方式,意在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质的飞越。
借助先进数字技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先进数字技术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入和利用好先进数字技术,借助数字技术力量来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方面,创新体育教学场景,拓展体育教育教学时空范畴。从创新场景切入,利用慕课、体育运动APP、智慧化课堂、直播平台等可以有效拓展教学时空。如此一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便不再受课时的客观局限,学生们随时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学习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和运动项目。还有,体育训练也可因此逐步摆脱掉客观环境的限制,学生在完成视频学习任务之后,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寻找体能锻炼资源,展开技能学习。此外,在创新体育教学场景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要积极寻求可以打通线上线下隔阂的新方式,以具体教学项目为核心,搭建起可以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的场景。比如,在讲授游泳项目这一内容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场景来完成游泳安全知识、游泳基本动作技巧的讲述,同时也可利用线上教学场景来随时发布一系列学习和训练任务,学生们通过线上平台了解之后再自主完成即可。转移到线下学习场景当中,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场地以及设备等,学生的学习展现出显著的自由性和自主性,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生们都会感觉到更加舒适自在,由此获得的游泳教学附加值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给予的。另一方面,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保证体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聚焦模式创新,改进现行教学方法,如利用互联网构建多媒体教学、翻转体育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为了确保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良性闭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搭建“检测-解析-练习-展示”教学模型。首先,检测,即发现体育教学问题,例如在课前环节,教师先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动作要领及预习任务等制作成PPT课件,发布到班级管理群,学生根据PPT内容,自行在互联网上检索信息、浏览视频,这一过程中产生疑问,再通过网络渠道汇总给教师。其次,解析,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情况,录制专门的释疑课件,为学生解析动作要领,除了在课堂上讲解使用,还可以保存下来,反复观看。最后,练习,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指导学生,线上及时回应,线下自主开展,以混合式教学法为例,即便师生身处不同时空场景,也能够保障体育练习的连贯性,如果仍然存在疑问可以返回“解析”环节。其四,展示,旨在检验体育练习成果与促进深度反思,属于教学评价的范畴。
组织丰富多元的体育赛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高校要积极主动整合多方主体的优势资源,集中多方主体力量来全力搭建体育赛事平台,让更多师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当中,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首先,高校可组织一到两次全校规模的综合型运动会,诸如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等等,要求全校各专业、各班级均积极报名参与,争取好成绩,为集体荣誉全力以赴。其次,高校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运动赛事,比如田径类运动比赛、劳动节趣味运动会、环校马拉松等等。还有,高校可组织牵头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要求以学院为单位挑选代表来参与,营造文体一家的繁荣景象,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激发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高校可在全校范围内做好校内外体育赛事以及优秀体育榜样人物的宣传报道工作,借此渠道在无形中宣传科学的体育观、人才观以及教育观等等,同时鼓励大学生们勇敢选择和选育校内体育类社团,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来切实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专项运动能力。
深挖思政育人元素,推动体育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融合。伴随着大思政课理念的渗透实施,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融合发展是必然结果。高校体育课程的确不失为一个有效开展思政育人工作的平台,高校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诸多思政理念和资源内容均有待挖掘和利用,高校需坚持践行一体化体育课程思政内容的主线思想,在体育教学中顺势开展思政教育。首先,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育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力军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将自己在一线教学中积攒的经验分享出来,为学校做出体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计划提供参考。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由新的建设意识、建设资源、建设方式以及建设人员的加入,高校需要从全方位做出综合考量,持续优化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措施。其次,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既然要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育人内容,那么必然要在教学模式上做出相呼应调整,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设计和策划日常课程教学环节以及具体活动内容。体育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适时适当增添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游戏性等体育活动的占比,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同时维护好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以及对思政教育的接受程度。再者,优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内容。体育课程承担起思政育人的责任必然要引入和应用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同时要保证体育课程教学中所输出的内容可以同步适合不同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符合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以体育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为导向,将其贯穿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上至下推广到各个部门当中,从中了解不同需求和建议,进而逐步完善体育教育内容体系。除体育教师之外,高校还可多倾听其它专业课程教师的想法,提高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意识,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得以持续更新和完善。最后,制定与之相适配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保证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需在综合考量体育与思政两项教学工作的基础之上来制定与之相适配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规范,来保证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同时,合理评定学生各方面潜力,增强体育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力,最大限度发挥体育综合育人功效。
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力度。在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任务当中,高校需紧密围绕四大核心任务来予以开展,分别是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养成运动习惯,以此为引导来构建更加科学全面、先进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和了解到更加丰富的内容,同时感受到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的乐趣和益处。落实到具体措施层面,高校在调整体育课程内容结构时可适时适当提高大一大二阶段通识必修课程的比例,同时增强关于体能、运动技能的考核比重,让学生们从一开始参加体育课程就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感受到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加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力度方面,高校应立足于自身所现有的体育选修项目,逐步扩展体育课程资源类型,在保留精髓运动项目教学的基础之上大胆尝试引进一些更具时尚性、潮流性的体育项目,诸如健身类、形体类、户外类、保健类、养生类等具体运动项目,在丰富体育选修项目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加强多方资源投入,狠抓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组建起一支优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确保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理想效果的关键要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体育教师队伍对于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与改革工作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在全新发展形势下,高校必须要持续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关注力度,要深刻了解和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的方方面面,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严格且全面的考核,保证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能够达到新形势下提出的新标准。第一,坚持引进与培训并举,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实际需求来扩大和充实原有师资队伍,积极拓宽引进渠道,吸引社会体育人才加入到体育师资队伍当中,为体育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第二,同步加强体育师资培训力度,针对当前体育师资队伍中教师们的学历层次以及岗位适应情况,组织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可以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机会,同时有效调动和激发起体育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秉承教学与研修同步进行的原则,针对性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比如,高校可组织骨干教师参加高阶培训,开设名师讲堂;或者选派骨干教师去省内外名校挂职,做访问学者。让体育教师可以一边教学一边研修,随时随地汲取新的教学思维、教学经验,精准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行业最新动态情况等。第四,实现激励与引导的紧密结合,为有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努力工作,高校可以组织开展诸如教坛新秀、功勋教师、优秀体育教师等荣誉评选活动,并且搭建平台完成定期评选、表彰、奖励,高校也要同步积极宣传这些优秀体育教师代表的光荣事迹,如有必要也可组织教师巡回演讲,让教师感受到这些荣誉带来的真实影响,以此来激发起广大体育教师的竞争意识与责任意识。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教学需要从多维度来予以创新和改革,其在保证基础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体育教育教学的范畴,推动体育教育教学向更加多元化、多领域方向迈进,逐步将更多新内容引入和应用到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来,一改传统体育教育教学的面貌和形式,切实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先进性与科学性,进而为广大学生群体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学服务,引导更多大学生喜欢并爱上体育,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作者:张宇,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