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成果展示——代表事迹展播】
编者按:为推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促进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热情,自2023年起,体育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开展“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三年来,各级体育、农业农村和妇联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将村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文体活动骨干等农村优秀女性,培养成掌握科学健身和组织小型群众活动技能的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国3.3万个行政村培养了9.4万名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民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了农村地区健康水平和体育素养。
为集中展现“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丰硕成果,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特策划推出《万村女性展风姿》系列代表事迹展播,通过鲜活故事和感人事迹进一步激扬巾帼之志,凝聚巾帼之力,引领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女性继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在推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发挥着“半边天”作用,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为刘萍接受采访 光明网记者逯成业/摄
作为一座四面环海的千岛城市,浙江省舟山市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在这片岛屿上,有一个身影十年如一日地穿梭在各个海岛和渔村之间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她,就是来自舟山市普陀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刘萍。

2023年,浙江省首期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开班,刘萍作为体育健身运动骨干参与培训。回忆起培训的点滴,她历历在目:“培训班采用了‘下海岛,进渔村’的形式,我既是柔力球培训班的学员,又兼广场舞培训指导老师,整个过程让人受益匪浅。”
经过系统学习,刘萍的运动指导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从原来较为单一的广场舞、健身秧歌,逐渐拓展到柔力球、啦啦操、健身腰鼓等多个运动项目。刘萍说,与此同时,她也更加明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责和使命,不仅是运动技能的传播者,更是全民健身事业的推动者。

得益于培训班的学习,刘萍的综合能力快速提升。她受邀参与渔农村体育培训服务的次数较三年前增长了30%,年度指导人次从此前的3000提升至4000,实现了志愿服务能力的新拓展和大飞跃。
“国家重视在农村女性中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对提高我们海岛渔村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意义极大。”刘萍说,海岛上男人出海,女人守家。留守的渔嫂除了操持柴米油盐,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在她看来,体育运动就是改变渔嫂们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三年来,刘萍每年有300多天都穿梭在各个岛屿之间,为岛上的渔嫂们开展广场舞、木兰拳、健美操、健身腰鼓等培训。“有时一天赶两场培训,早上在白沙岛,中午就赶到蚂蚁岛了”。
通往小岛的路途充满艰辛——前往偏远小岛,需要转换6次车船;遇到大雾台风,被困岛上两三天成了常态;村与村之间距离遥远,沿途连小吃部都没有,只能自备干粮凑合……
天气打乱计划更是家常便饭。刘萍说,有一次因恶劣天气,她被困在东极岛三四天。于是,她便专心带领岛上的“渔嫂队”学习新技能。尽管困难重重,她始终坚守承诺:“只要岛上有人想学,哪怕只有五六个人,我都会赶着去。”

刘萍的付出,悄然改变了渔嫂们的生活。她回忆,十多年前的东极岛十分闭塞,“妇女们整天在家打麻将,几乎没有精神生活”。她每年坚持下去3到4次,从最简单的腰鼓教起,如今“渔嫂腰鼓队”已在舟山小有名气,每逢活动都能拿出精彩节目。与此同时,刘萍的丈夫也深受感染,夫妻二人成为当地有名的“公益夫妻档”。她的丈夫早晨5点多就上山,教老年人跳广场舞。大家记不住动作,他就编了个简单口令——“上一脚,下一脚,左一脚,右一脚”,让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能动起来。

在她的带领和号召下,姐妹们从各个小岛相约而来学习健身技能,形成了一道动人的风景;乡亲们学会新动作后洋溢的笑脸,构成了一幅幸福的图景;而越来越多的渔嫂们自发组建队伍开展健身活动,更让一股全民健身热潮在海岛渔村蓬勃兴起。
刘萍说,这条路她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经过培训,在技能、认知和素质上都有了很大提升。我希望更多渔村妇女能通过培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全民健身之花在海岛渔村绽放。”
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采访:刘希尧
拍摄:逯成业 董腾飞 周雨涵
制作:董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