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11月9日开幕,这场粤港澳三地携手举办的体育盛会,紧扣“十五五”规划科技创新导向,将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体育赛事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办赛、参赛、观赛全场景的科技矩阵,既为赛事注入“智”造活力,更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硬实力。

一屏通办,智慧服务重塑全运体验
“全运广州”小程序的全面上线,成为科技服务赛事的核心载体,破解了大型赛事服务的诸多痛点。在赛事服务板块,“全运时光机”以AI技术实现历史照片活化与时空再现,让用户沉浸式感受全运百年记忆;“场内AR导航”精准实现座位级导航,彻底解决大型场馆找座难问题,配合实时推送的赛事日程、新闻资讯,让观赛体验更便捷高效。创意互动场景中,“低碳森林”通过趣味任务引导绿色出行,“全运明信片”以AI合成技术融合用户形象与湾区地标,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播平台。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零误差”服务赛事
无人驾驶技术在本届全运会中实现重要应用。火炬传递环节,无人驾驶车首次亮相并“零误差”完成任务。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将投入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装备),全面覆盖公交接驳、自动驾驶出行、环卫清扫、物流配送等多元场景,为赛事顺畅运转提供高效交通保障。

智能服务: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
“数字人志愿者”体系搭建起7×24小时智能服务网络,为运动员、志愿者及社会公众提供实时智能交互服务。该体系预计可降低人力成本30%,同时将服务响应效率提升50%。广州赛区创新推出的“元宇宙云上全运村”,首次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规模化应用数字人分身技术,观众可通过AI驱动的虚拟形象,在卡通与写实风格间自由切换,以个性化数字身份参与线上互动,突破传统观赛的物理限制,实现沉浸式观赛新体验。

能源利用:深海“可燃冰”点燃全运“源火”
本届全运会实现全球大型运动会历史上首次从深海海底获取“源火”。通过“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和全球首套“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结合“天海联动”模式,利用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至海底引燃可燃冰,呈现出“天之光”燃“海之火”的“水火交融”奇观,标志着我国在深海勘探与清洁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

无感通关:“一线连双城”畅通跨境赛事
“跨境无感通关系统”依托北斗定位、射频识别和AI算法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的智慧通关管理体系,保障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在粤港澳三地间“零接触”快速通关。
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线路全程42.195公里,其中深圳赛段距离约20.345公里,香港赛段距离约21.85公里,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旁海德三道。选手将途经深圳湾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等优美城市景观,经过深圳湾口岸进入香港赛段,亲身感受“极速大湾区”,真正实现“一线连双城”的独特赛事体验。
科技赋能湾区:培育经济新动能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以“科技全运”为契机,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未来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据了解,十五运会筹备过程中,执委会面向全社会征集创新应用项目400余个,促成20余项科技成果在赛事场景转化落地,覆盖赛事保障、智慧服务、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数字人志愿者提供多语种服务、氢能源物流车实现绿色配送、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降低志愿服务站点能耗等创新应用,从细节处彰显了科技的人文关怀。
这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对话,以“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实践探索,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开幕钟声的临近,科技赋能的十五运会必将成为展现国家创新实力与湾区协同魅力的精彩窗口。
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