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国家级体育盛会,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是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竞技舞台,更体现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的使命与担当。”11月19日,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在广州主新闻中心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向记者介绍了创新技术如何重塑本次全运会的全新面貌。
科技,从幕后走向台前
本届全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舞台,更是科技产品的“练兵场”。从深海取火的“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到人形机器人“夸父”担任“0号火炬手”;从AIGC生成的吉祥物动画,到裸眼3D与全息投影交织的沉浸式舞台,这些场景共同构成了十五运的科技盛景。
夏奇峰介绍,全省共遴选了130多款高科技产品,覆盖“技绽开幕、智慧场馆、赛事保障、科技助残”四大核心场景。科技已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深度嵌入赛事组织、运营和服务的“智慧引擎”。特别是在场馆建设与服务环节,智能照明、追光跑道、自由视角直播、无人驾驶接驳等应用,不仅提升了赛事品质,也为观众、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沉浸式体验。
创新,在赛场内外实践
在各个赛区的实践中,科技不只是“秀”出来的亮点,更是“用”出来的支撑。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朱小燚表示,广州通过系统化构建项目库,推动科技成果与赛事场景精准匹配。比如,香港科研团队研发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已应用于100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预计赛事期间节约20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余吨。
深圳赛区执委会科技专班常务副组长何建辉则分享了深圳赛区的技术整合经验。该赛区在智慧城市底座上集成开发赛事指挥系统,并在深圳市体育中心构建了由4207个信号天线组成的全域“感知网”,借助5G技术实现足球轨迹的毫秒级计算与边界比对。何建辉还特别“剧透”,即将举行的十五运会闭幕式将是一场汇聚“液态画布”、裸眼3D、智能穿戴等最新科技产品的秀场。
温度,让科技回归人文本质
科技的全运不仅是“硬核”的,也是“有温度”的。夏奇峰表示,“惠民生”是科技赋能全运的终极意义,让百姓可感、可知、可用是高科技专班遴选产品的基本出发点。为提高观众观赛体验,赛场精心筹备了超高清显示、自由视角直播、三维菁彩声、鹰眼、AI眼镜等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让观众享受到一场具有高科技影视技术含量的体育盛宴。
在残特奥会筹备中,一批科技助残产品集中亮相,如智能健康监测站立轮椅、六足导盲机器人、AI视障眼镜等,致力于帮助残疾运动员实现“平等、融合、共享”的赛事参与。“科技最终要服务于人”。这些产品不仅解决实际困难,更传递出科技为人的重要意义。
赛时秀科技,赛后留产业,前沿技术将从赛事场景走向城市治理。例如,南方电网的“空-地-隧”无人巡检系统、导盲AI眼镜的融资对接、广州供电局的AI故障定位系统……这些在赛事中打磨成熟的技术,正悄然走向城市电网、公共安全、医疗健康等更广阔的民生领域。在创新资源高度密集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体育”正加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湾区协同的新纽带。(记者 刘希尧 董淑琦)
